邊緣戰:網絡信息時代戰爭新范式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現代戰爭正從傳統較為明晰的“大規模戰爭”向界限更加模糊、作戰樣式更為融合的形態發展。在網絡信息時代,用兵規模更小、參戰力量更加分散,邊緣作戰單元的重要性更為突出,邊緣感知、邊緣決策、邊緣協同、邊緣行動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發展變化。邊緣戰應運而生,成為網絡信息時代的戰爭新范式。
邊緣一般指“周邊部分、臨界”的意思,同時更有“處於弱勢的、不佔主導地位”的意思。在一個體系中,處於邊緣意味著處於“神經末梢”、遠離重心。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位於作戰體系邊緣的作戰單元通過連接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資源和能力。除此之外,邊緣作戰單元也由以往單純的行動單元演化為“決策單元+行動單元”的靈活組合,並可在二者間快速轉換,達成“以小制大”“以群搏獨”,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網絡信息條件下的邊緣戰,是指利用高速網絡、電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為處於體系邊緣的作戰單元賦能,通過決策權的適時分配以及廣泛的信息共享和高效的團隊協作,使邊緣作戰單元可快速實現角色轉換,即時聚能和釋能,有效整合局部資源,以敏捷的體系化整合能力贏得勝利的作戰形式。邊緣戰可視為一個“靈活轉換、快速重組和充分聯動”的過程,實質上是通過在作戰體系邊緣實施的一系列協調一致的行動,將邊緣作戰力量有效連接或網絡化,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多域信息、資源和力量的一體化,從而獲得作戰能力的躍升。
邊緣戰的內涵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理解:一是作戰力量小型化。在邊緣戰中,參戰力量的部署更加分散,機動更加敏捷,聯系更加緊密,作戰力量呈現出“小而精、小而全、小而強”的特征。小型化、分布式的作戰力量編組后,通過信息融合、體系對抗、精確打擊,一次戰術行動即可達成局部或全局戰略目的。二是作戰單元同步化。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在橫向上實現跨軍兵種的貫通,縱向上則直抵作戰體系各部分,一定程度上消滅了信息“孤島”,提高了溝通聯系和信息、資源共享的水平。基於此,邊緣作戰單元可以在不同作戰域共享信息和資源,同步協調行動,達到全域協同、跨域協同、融合貫通,運用多域力量降維打擊對方單域力量,實現“多域對一域”的非對稱作戰。三是作戰編成彈性化。未來作戰體系是“去中心化”的網狀結構,具有很強的彈性和韌性,能夠自我演化,快速聚能和釋能,呈現各種各樣的形態。其實際上是網絡連接關系的彈性化,能夠根據任務需要將分布在不同作戰域中的作戰單元、要素進行動態連接,形成特定作戰功能,並能根據任務和作戰進程的變化對能力要素和組合形式進行動態調整。
邊緣戰體現了復雜巨系統的自適應、自組織。與傳統作戰概念相比,邊緣戰具有自主發現任務、自主尋找資源、自主決定行動、自主調整改變、自主評估效果的鮮明特征。
自主發現任務。網絡信息體系支撐下的邊緣戰中,戰爭節奏顯著加快,戰爭復雜性、動態性、靈活性大幅提升,作戰計劃很可能與實際進程存在差距。面對海量的、瞬息萬變的戰場數據和信息,指揮員特別是一線指揮員應該根據動態形勢變化自主發現任務,自主作出態勢判斷,形成與作戰任務相匹配的作戰方案,及時應對各種危險和挑戰。
自主尋找資源。未來作戰,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機會窗口稍縱即逝,指揮員很大程度上需要自主尋找各種資源。邊緣戰條件下,通過多維空間的智能化偵察與態勢感知,邊緣作戰單元可以自主獲取敵、我、友兵力部署、武器裝備和戰場環境等信息,可以自主尋找資源和伙伴,由局部作戰單元間的智能交互觸發全局整體的靈活變換,實現聚能增效。
自主決定行動。未來邊緣戰平台組網更加便捷靈活,行動更加自主,依托發達的網絡信息體系可以實現多平台編組行動和多群組協同行動,極大改變著作戰力量結構和運用方式,一線指揮員的行動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將大幅提升。這就要求指揮員能根據戰場整體態勢和作戰總體目標自主決定己方行動。同時,自主行動應該與其他邊緣作戰單元協同一致,這種協同以跨軍兵種的橫向直接協同為主,選用最優方案、最突然手段,以達成最佳效果。
自主調整改變。邊緣戰取勝的必要條件是參戰力量個體部分可以自主調整改變作戰行動。依托智能化系統、數據鏈、作戰雲,作戰體系由相對固定向快速重構轉變,各作戰單元能夠按照具體作戰需求,動態調整作戰部署、力量編組、任務分配及指揮關系,促成各作戰單元快速轉換、分解和重組,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發起攻擊,生成多樣化的殺傷網鏈,從而更有效地應對邊緣戰的各種復雜任務。
自主評估效果。邊緣戰應具備評估完成任務的能力,為發布任務提供依據、為開展任務提供指引、為完成任務提供保証。同時,邊緣指揮控制的各類權限、資源可靈活轉移和配置,必須解決監管問題,這也要求開展自主評估。邊緣戰中各作戰單元能夠自主採集匯聚打擊效果信息,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分布式計算等工具手段,對打擊目標實時狀態進行有效識別、精確分析和自主評估,並依據評估結果支撐下一輪指揮決策和作戰行動。
邊緣戰需要邊緣作戰單元在信息有效共享的前提下,基於一定的自主決策權,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推動作戰體系內的自適應、自組織、自同步更為順暢。為此,應著重發展邊緣信息技術、建立敏捷網狀體系、打破傳統部門限制和創造寬鬆文化環境,切實掌握邊緣戰主動權。
發展邊緣信息技術。邊緣信息技術主要指能將權限、信息、能力賦能於邊緣,構建自組織和他組織相結合,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靈活多變的敏捷作戰單元,以增強末端力量的技術,包括邊緣網絡、邊緣計算和邊緣智能技術,其中邊緣網絡和邊緣計算是基礎,邊緣智能則是釋放作戰能力的倍增器。組織實施邊緣戰應基於邊緣信息技術構建邊緣智能指揮控制系統,實現邊緣作戰態勢感知、資源動態構建和功能重組、指揮控制能力的聚合。
建立敏捷網狀體系。邊緣戰背景下,作戰窗口稍縱即逝,隻有作戰要素深度融合乃至無縫融合,才能創造優勢窗口,為達到己方既定目標創造機動自由。沒有作戰要素的深度融合,就沒有邊緣戰。為此,要打破層級架構,構建更加靈活的網狀體系,這種網狀體系在效率上未必高於傳統體系,但擁有很強的調整適應能力,易於實現指揮控制結構與流程可重構、可重組,不會因為一個節點的挫敗或損失而崩潰。
打破傳統部門限制。邊緣戰要求在時間、空間上跨多個域、多種作戰環境,整合與運用軍隊乃至非軍事部門的力量,這就要求打破部門限制,摒棄傳統作戰單元各自為戰的觀念,構建一套能將上述作戰資源有效整合起來的新框架,實現深度融合與高效協同,運用來自各域的各種作戰能力,以發揮整體作戰效能。
創造寬鬆文化環境。邊緣戰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作為指揮員,要善於把決策、行動的權力賦予最了解情況的一線人員,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讓看得見敵人的人靈活行動。為做到這一點,就要積極營造尊重創造、包容創新的體制環境和文化氛圍,相信邊緣作戰單元能夠根據情況第一時間處理問題,讓作戰體系中所有的作戰單元都能進行創造性思考。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猜你喜欢
- 07-26AICoin智通港股早知道|两部门
- 06-07AICoin三年亏掉12亿元仙工智能冲
- 06-21AICoin第十届融城杯金融科技案
- 05-16AICoin构建去中心化互联网借助
- 06-09AICoinXBIT去中心化交易所解读虚
- 05-21AICoin去中心化AI平台Oxyz开发由
- 06-09AICoin佳片云集 去中心化的戛纳
- 06-07AICoinDealroom:2025年第一季度中
- 06-02AICoin专访︱龚方:制造“现代